第十师北屯市欢迎您!

当前位置: 首页>专题>周年大庆

生命界碑:选点中军帐——隆重纪念农十师成立五十周年纪实性系列报道之四

来源:北屯在线 时间:2010-03-22 20:36:14 浏览:


    在我国新疆的最西北部,绵延近两千公里的阿尔泰山像巨龙盘恒将中国与蒙古、俄罗斯、哈萨克斯坦之间天然分界。
    额尔齐斯河,又名多逻斯川,也儿的石河,额尔的失水,阿被河,额勒济思河。额尔齐斯河流域曾是古代塞种人、突厥人、蒙古图瓦人生活的地方。
    北屯原名多勒布尔津,蒙语意思是“毯子一样的平地”。公元前1000多年前,塞种人曾在此定居。相传,公元13世纪,多勒布尔津成为蒙古大军的休整基地。一代天骄成吉思汗为了南伐西域波斯,西征钦察俄罗斯和花刺子模,曾经六次跨越阿尔泰山,在挥师征渡额尔齐斯河时,还在今天军垦城市北屯的平顶山上部过阵,点过将,兵分两路征服了整个西亚和大半个欧洲。
    史料记载,公元1221年,七十高龄的长春真人启程山东栖霞,西巡金山阿尔泰时,留下了称颂成吉思汗的遗墨——

    金鼓銮舆出陇秦
    驱驰八骏又西巡
    千年际会风云异
    一代规模宇宙新

    成吉思汗大军西征后过了740年的1958年,平顶山山顶又迎来一位指挥着千军万马的将军。这位叱咤风云的将军,就是新疆屯垦事业的实际组织者和实践家,有儒将之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农垦部副部长,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委常委,新疆军区副政委,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政委张仲瀚。
    这天中午, 张仲瀚一行穿越了包塔玛依沙漠,来到了额尔齐斯河畔。额尔齐斯河是一条美丽的河,自东向西流入当时的苏联,终端汇入北冰洋。张仲瀚沿河而下,一望无际的原野人迹罕至,一片荒凉。他不禁感叹道:“江山空半壁,何忍国土荒。”
    在河边一座突兀的小山上,展现在张仲瀚将军一行眼前的,是一幅妙不可言的图画:戴着雪冠的阿尔泰山庄严肃穆,郁郁葱葱,苍翠欲漓的树林一望无际,青翠的草原连天接隅,汹涌奔泻的额尔齐斯河波光粼粼……此时,张仲瀚看到的既不是千百年前烈烈的金戈铁马,也不仅仅是脚下的莽莽荒原,在他眼前展开的,是军垦战士战天斗地改造自然带来的美好前景。
    张仲瀚把地图摊在车头上,指点着江山的秀色,对大家说:“奉王震部长的命令,自治区党委和军区党委已经决定在这里组建农十师。我和陶司令商量过,农十师师部放在这个山脚下……成吉思汗挥师西征,只屯不垦,所以没有站住脚,在六盘山抱憾而逝。毛主席说他只识弯弓射大雕,一点也不过分。我们是靠山吃山,靠水吃水;近山开矿,近水屯田。不出两年,就能叫这荒漠变样。”张仲瀚将军此言,并非思古之幽情,而是道出共和国军垦的伟大历史意义。
    他转向即将担任新组建的农十师师长张立长说:“你的中军帐就设在这里。要记住王胡子的话,靠山吃山,靠水吃水,有山有水就打胜仗。昨天我们已经看了,夏孜盖先放一个团,乌伦古河的顶山放一个团,包塔玛依戈壁放一个团,额尔齐斯河北岸已经有个28团了,再组建几个采矿团进山挖云母,开宝石……这样一个亦工亦农的农十师就起来了。王震同志看得准呢,阿勒泰的确是块好地方哩……”
    作为即将承担起农十师首任师长的张立长,觉得多勒布尔津这个名字显得有些太苍凉,也不好叫。于是,他指着地图请张政委,希望给中军帐起个新名字吧。
    张仲瀚似乎早已考虑过了。他不假思索地说:“兵团以垦字取胜,屯字见长。南边有个师,地名叫奎屯。你们是大西北最北面的一个屯垦大军,叫北屯,如何?请诸位定夺。”他接着说:“将来这里必定是阿勒泰的交通枢纽,它可以连结东南西北的交通,还可以发展航运。要不了多少年,就是一座军垦新城……”
    1959年5月初,北屯的建设拉开了序幕。由师基建科长王序宾任施工总指挥,青年队长赵静轩、政指李光华率青年队为主力到北屯打土块,盖房子。当时的生活是异常艰辛的,数百人仅有3顶牧民转场住的蒙古包。青年队员们住帐篷,吃原粮,顶着蚊子、小咬的叮咬,每天劳动十几个小时,打了80万土块,建设急需的房屋。同年10月,师机关正式搬到北屯办公。11月11日,农十师正式行文,将多勒布尔津改为北屯。曾经凄凉的多勒布尔津,由此消失在兵团人的壮志豪情中。
    从此,曾经只有3座帐篷的戈壁滩上,才真正开始了人类文明活动的历史。军垦战士挖上了地窝子、垒起了土坯房。随着北屯的一天天发展壮大,农十师又陆续引进毛纺生产、云母、皮革加工、农机制造,以及食品,粮油、水产、运输、建筑等诸多行业。农十师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正在张政委当年选定的中军帐形成。
    历史不会忘记伟大的军垦战士,在曾经的多勒布尔津取得的辉煌成就。1966年,新版《中华人民共和国地图》上有了“北屯”两个字和一个小圆点,这成了北屯人的头条新闻,创业者奔走相告。师长张立长指着那个小小的圆点感慨万端地说:瞧这个小圆点,它可是党和人民对我们的最高奖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