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师北屯市欢迎您!

当前位置: 首页>专题>对口援建

感受祖国大家庭的温暖——写在新疆迎来大建设大开放大发展历史性机遇之际

来源:新疆日报 时间:2010-04-26 16:09:27 浏览:

    
    3月29日至30日,全国对口支援新疆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会议决定,从明年开始,全国19个省市将对口支援我区12个地州和兵团12个师。这振奋人心的消息如春风般,迅速吹遍了天山南北的城市农村、大漠草原,新疆2100万各族人民心里感到无比的温暖,充满着无限的希冀。
  60年沧桑巨变。60年来,正是有了党中央、各兄弟省区市、国家有关部委和中央企业的无私支援,新疆的经济社会发展才取得今天的成就。
  60年休戚与共。60年来,无论是在自然灾害无情袭来的危急关头,还是在与“三股势力”作斗争的严峻时刻,全国人民总是与新疆各族人民手挽手、肩并肩,共克时艰,共纾劫难。 


上篇:只要新疆有需要,全国人民总会雪中送炭


  “干打垒、脱土坯、垦荒原、挖干渠、驾铁牛、开织机……”4月10日,跟记者聊起当年的青春往事,8000湘女之一的王桂兰仿佛又回到了那个激情燃烧的岁月。
  1950年,和平解放不久的新疆百废待兴,开发、建设这片亘古荒原急需大量人力。
  新疆地广人稀!中共新疆分局第一书记王震决定,向兄弟省市求援。当年春天,王震亲自给湖南省委第一书记黄克诚写信,提出“在湖南招收大量女兵参加支援新疆建设”。
  王震的请求立即得到湖南省委的大力支持。在凯歌声中,8000湘女从洞庭湖畔来到了天山脚下。她们的到来既充实了部队,为驻疆部队官兵成家立业、扎根边疆作出了贡献,也由此拉开了内地省市大力支援边疆的序幕。
  “毛主席的战士最听党的话。”为了边疆的长治久安,1954年10月,中央人民政府一声令下,人民解放军驻疆10万官兵集体就地转业,组建成立了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从此揭开了新疆屯垦戍边史上崭新的一页。
  “我在离沪时下了最大的决心,一定要把事情搞好,并准备让我的骨头,来使新疆的土壤多添一点有机质。”怀着与上海支边青年彭加木一样的愿望和豪情,一批又一批青年告别家乡,扎根新疆。
  兵团需要有生力量,大批复转军人和高校毕业生前来报名;农业生产需要劳动力,四川、安徽、河南等地支边青年应召而来;新疆高校和科研单位急需专业技术人才,上海等地的专业技术人才争先恐后地申请。
  要建设克拉玛依大油田,内地数万名建设者积极响应党的号召,从祖国四面八方、各条战线会集到亘古戈壁沙漠,用青春和汗水勘探开发大油田。
  要建设一批关系各族群众生产生活的工业企业,有关省市甚至整厂、整建制地搬迁。七一棉纺厂、新疆农机厂等就全部由上海迁入;新疆第一、第二建筑公司分别由长春、天津迁入;新疆冶金建筑公司由兰州迁入;新疆电力安装公司由西安迁入……这些企业的到来填补了新疆工业的空白,奠定了新疆经济发展的基础。
  据统计,到上世纪60年代中期,先后有湖南、上海、四川等十几个省市的一百多万青壮年告别家乡,投身于新疆的社会主义建设。他们垦荒生产,历尽艰辛,在亘古荒原上开垦出片片绿洲,建起了一座座城镇,为促进新疆民族团结和经济社会发展,为维护祖国统一和边疆稳定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改革开放以来,新疆作为国家向西开放的前沿,其战略地位日益凸显。1996年,为促进新疆发展,维护新疆稳定,中央作出了开展援疆工作的重大战略决策。从1997年到2010年的十多年中,援疆干部犹如连接祖国内地与新疆的纽带,传递着14个省市和中央国家机关、中央企业支援西部建设,共同走向繁荣富强的美好心愿。
  在天山脚下、在帕米尔高原、在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6批共计3700多名援疆干部用他们对边疆热土与各族人民的大爱,谱写了一支昂扬的新时代“边塞曲”,成为助推新疆经济社会大发展的不竭动力。
  就在大批援疆干部奔赴西部的同时,14个省市和中央国家机关、中央企业积极开展对新疆干部人才的培训工作。十几年中,通过对口援疆渠道赴内地培训挂职的新疆干部累计达40多万人次。
  目前,通过援疆渠道联系,内地已有7000多批、7万多人次到新疆考察;新疆也有3000多批、3万多人次到内地考察。自治区党委组织部援疆办有关负责人认为,“这种宽领域、多渠道、深层次的交流合作,极大地促进了祖国内地对新疆的了解,也开阔了新疆基层干部的眼界,从情感上拉近了东西部的距离。”
  援疆干部是一个支点,他们能撬动的是一个市、一个省的资源与力量。通过援疆干部牵线搭桥,很多受援地区和援疆省市经常组织代表团、考察团进行互访,举办或参加各种贸易洽谈会,促成了很多合作项目的实施。中央和国家机关援疆干部则积极发挥对项目前期立项工作比较熟悉的优势,主动带领当地干部与有关部委协调,争取对新疆的支持。
  据自治区党委组织部援疆办统计,中央开展援疆工作十几年来,内地已累计向新疆无偿援助资金物资折合人民币近43亿元,新疆与内地实施的合作项目达到1200多个,到位资金达250多亿元。
  十几年来,援疆干部不仅引来了“真金白银”,而且援建了一个又一个“惠民工程”,他们和各族人民结下了深厚的友谊,对新疆有着真挚的情感。
  在新疆“东大门”哈密市有条宽敞的“广东路”、在地震频发的乌恰县有个漂亮的“大连新村”、在“西部明珠”伊宁市有条“江苏大道”……这些因援建地而命名的道路、桥梁、学校、医院、新农村已经遍布新疆各地。
  孟二冬,一个让人动容的名字。这位带病援疆、坚持教学,最终倒在了新疆石河子大学讲堂上的北大教授,已经成为中国教师精神的最好诠释。今天,他的名字依旧传颂在天山南北、千里戈壁,更成为激励援疆干部书写不凡业绩的精神动力。
  在南疆重镇喀什,一批批援疆教师忘我工作,大幅提高了当地的教育水平,使当地最大的中学———喀什二中的升学率由以前的不足50%,提高到现在的90%以上,一大批少数民族学生在援疆老师的精心辅导下考上了全国重点大学。
  援疆干部们还积极开展捐资助学、扶贫帮困活动,一些医疗专家还组成医疗队深入农牧区开展巡回医疗,解决了边远农牧区群众进城难、看病难问题。据不完全统计,十几年来,援疆干部个人累计为贫困户、失学儿童捐款捐物超过2000万元。
  “全国对新疆的支持,不仅有人才支持,还有无私的物力财力支援。无论是在新中国成立初期财力物力极端紧缺的年代,还是在改革开放后相对充裕的时期,只要新疆有需要,国家和内地省区市都给予了大力支援。60年来,新疆生产总值、人均生产总值、财政收入、主要工农业产品产量呈数十倍、数百倍的增长,虽然有我们自身的倾力投入,但更离不开国家在水利、交通、能源、通信、生态环境保护等重要基础建设中大投入的强力支撑。”自治区政协副主席、自治区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任刘宴良深有感触地说。 


下篇:只要新疆有危难,全国人民总是休戚与共


  “我觉得在祖国这个大家庭里很温暖,现在我们这里发生了地震,全国人民都来支援,我对生活充满了信心,今后我要过更好的生活、更好的日子。”7年前,巴楚县琼库尔恰克乡玉吉米勒克村的维吾尔族农民吾布力塔利甫•买海提抑制不住内心的激动,写了一篇题为《我的心和祖国一起跳动》的稿件,托人捎到新疆日报社,代表全村村民通过报纸向党和全国人民表达深深的谢意。
  2003年2月24日10时03分,灾难突如其来……
  新疆巴楚—伽师大地战栗,山川扭动,草木悲吟!这是一场6.8级的大地震!强烈的地震波夺去了268条宝贵的生命,造成4850余人受伤、19899户民房坍塌、103所学校被毁,38万余头(只)牲畜死亡,供水供电和通讯设施遭到严重破坏,直接经济损失达13.7亿元。强烈的地震波震动新疆、震动北京、震动了全国各族人民。
  灾情就是命令,时间就是生命!党中央、国务院在第一时间向自治区党委、政府,灾区各级党委、政府和灾区各族干部群众,解放军和武警部队官兵发去了慰问电,向战斗在抗震救灾第一线的广大干部群众、医护人员和人民解放军、武警部队官兵表示亲切的问候,并立即下拨3亿元救灾资金帮助新疆抗灾救灾。
  “一切为了灾区,为了灾区的一切。”中国地震局立即派出工作组赶赴现场,协助当地政府开展抗震救灾工作;国家地震灾害紧急救援队于当晚携带救援装备飞赴灾区抢救伤员……
  灾区急需帐篷。快点,快点,再快点!28日上午9时,经过50个小时的昼夜奔波,国家民政部调运的6000顶帐篷,从5000公里外的武汉由特快专列运达,货运列车破例跑出了客车的速度。
  爱心从四面八方涌来。山东、青海、云南、广东、四川等省和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以及唐山市委市政府分别向自治区党委、人民政府发来慰问电,并向巴楚、伽师地震灾区捐助了款物;25日,香港溢达集团向地震灾区捐赠紧急救助金25万元人民币及价值25万元的防寒物资。南京的一位女士千里迢迢坐火车、赶班车来到琼库尔恰克乡,亲手把一笔捐款送到受灾群众手中。
  人不分贫富,地不分南北,全国人民无不慷慨解囊。涓涓细流汇成爱的大海,短短半个月时间,全国人民就向新疆巴楚—伽师地震灾区捐款1.2亿元,有力地支援了地震灾区的抗震救灾工作。
  当年全国“两会”刚刚结束,温家宝总理就急切地赶到地震灾区,亲切看望琼库尔恰克乡受灾的乡亲。并指示国家有关部门再给灾区划拨1.9亿元重建资金。
  正是有了党中央、国务院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正是有了兄弟省区市和全国人民的无私援助,新疆巴楚—伽师地震灾区受灾群众很快在废墟中重建起了自己的家园。
  2009年7月5日,乌鲁木齐发生“7•5”打砸抢烧严重暴力犯罪事件,各族群众的生命财产遭受了重大损失。
  看到媒体上的相关报道后,神华集团新疆公司董事长张子飞忧心如焚。
  7月11日,张子飞专程飞回集团总部汇报情况。“集团上下非常重视,专门召开会议进行专题研究。大家认为新疆已经成为神华发展的重要基地,双方已经建立了深厚的感情,在这样的时刻伸出援手义不容辞。”
  在7月16日自治区国资委组织的捐款仪式上,神华集团举起了5000万元的捐款支票。全场响起了雷鸣般的掌声,因为这是到目前为止所有捐款中最大的一笔。
  神华集团从2005年入驻新疆以来,头几年一直都在投入,更新设备,技术改造;2008年终于赢利了2000多万元,而集团却一次捐出了5000万元。对新疆人民来说,这是一份无比厚重的情谊。
  不只是神华集团,中粮集团捐款2000万元,国家开发投资公司及在疆企业捐款1030万元,宝钢集团有限公司捐款1000万元,中国保利集团公司捐款1000万元,国家电网公司捐款1000万元……66家驻疆大企业大集团共捐款1.7亿元!中粮屯河股份公司常务副总经理李明捐款后动情地说:“我们是国有企业,除了发展经济,我们时刻不能忘记肩扛的社会责任。”
  为了尽快恢复乌鲁木齐正常的生产生活秩序,从祖国各地赶来的援疆特警不辞辛劳,日夜巡逻;奔赴社区一线的援疆干部走家串户,疏导市民情绪;大企业大集团加足马力生产,保障市场供应……
  有了党中央、国务院的坚强领导,有了兄弟省区市和全国各族人民大力支援,有了大企业大集团的无私奉献,乌鲁木齐很快平息了事态,恢复了正常的生产生活秩序。
  去冬今春,新疆北部发生了60年不遇的特大雪灾,共造成150多万人(次)受灾,21人死亡,16.79万人(次)紧急转移安置,3.83万间房屋倒损,死伤大小牲畜10.1万头(只),灾害造成直接经济损失达6.5亿元。
  灾区群众的冷暖安危一直牵动着党中央、国务院,胡锦涛总书记对救灾工作迅速作出重要批示,温家宝总理亲临灾区视察,慰问各族受灾群众,现场指导抗灾救灾工作。国家减灾委员会、民政部紧急启动自然灾害四级救灾应急响应,下派救灾工作组指导开展抗灾救灾工作,并向我区紧急调拨10000顶救灾棉帐篷、2万件棉大衣和2万床棉被褥,下拨中央特大自然灾害雪灾生活补助资金1.4亿元,用于受灾群众紧急安置转移、临时生活困难救助和倒塌住房恢复重建。
  新疆严重的冰雪灾害也深深牵动着全国农村信用社系统广大干部职工的心,他们纷纷慷慨解囊,向灾区各族群众捐赠了1029万元爱心款,谱写了一曲各民族齐心协力抗雪救灾的感人篇章。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自治区党委书记王乐泉曾动情地说:“不管是南疆的强震,还是北疆的雪灾,只要是新疆各族人民遇到危难,正常生活受到影响,中央的慰问和救助物资、资金总会及时送到,全国人民的捐赠和关爱也会随之而来。无论什么时候,新疆各族人民的安危冷暖和全国人民始终紧密相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