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师北屯市欢迎您!

当前位置: 首页>专题>科学发展

回眸五十载再看一八五团交通事业大发展

来源:北屯在线 时间:2012-09-13 10:03:16 浏览:


    辗转一八五团走过五十年的风雨历程,今年迎来了她五十岁的生日,如今,到过一八五团的人亲眼目睹一八五团现在便捷快速的交通,无不为之震撼。  
    这是一条通往遥远边境的路,从哈巴河县乘车到一八五团团部克孜勒乌英克镇现在只需40分钟的时间,从农十师师部北屯市乘车到一八五团只需四个小时的时间,如果在过去要走一个星期,遇上恶劣天气走半个月也是常有的事,因为那时根本没有像样的公路,从哈巴河县到一八五团冬天过河时从冰上过,夏天,汽车沿着额尔齐斯河河坝则多绕三十多公里路,走到山边的一处浮桥才能通过。
    翻开一八五团团志,事情回到1962年4月,当时发生震惊中外的“伊塔事件”,致使边境形势骤然紧张,地处边境一线的哈巴河县原跃进公社牧民受前苏联扇动纷纷携牛羊牲畜和财产越过界河逃往苏方。  
    农十师党委应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和新疆军区的命令,紧急组织二十八团(现一八一团)一营三连104人由连长王清仁率领,紧急赶赴边境一线劝阻边民外逃,执行代耕、代牧、代管的“三代”任务。就此一八五团屯垦戍边史翻开了第一页。
    民兵值班部队急行军一天一夜赶赴哈巴河县,应哈巴河县委、县政府请求,留一个排人员维护哈巴河县的治安和安全,其余人员星夜兼程继续赶往跃进公社。民兵值班部队行军至别列孜克河边时因河上没有架桥,连长王清仁命令战士趟过冰冷剌骨的河水,武装泅渡,及时阻止了边民外逃。  
    过去这段90公里的路要走三天,如果冬季则需要四、五天的时间,因此在团场生活的人们将通往哈巴河县的这条路称为“天路”,“蜀道难 难于上青天”。
    一八五团的90公里路其实就是在河坝和戈壁上里穿行,哪里能走就从哪里过,一遇到大风暴雪天气还常会迷失方向,当年的团领导王恩书曾在去往北屯开会的路上冻残了双腿。直到1965年,一八五团才修了一条简易公路,由于别列孜克河上没有桥,一八五团的各类后勤补给还是十分匮乏。1965年9月,农十师航运处将一艘90马力和250马力的机动船交给了一八五团成立了航运队,从布尔津的十里滩出发从水路运输生活物资,极大的改善了职工群众生活条件。曾在航运过程中因钢丝绳崩断割断小腿落水的轮机员杜西芳落水牺牲,为团场的运输事业献出了自己年轻的生命。  
    如今五十年过去,在缅怀为一八五团交通运输事业做出卓越贡献的人们的同时,向他们致以崇高的敬意!一八五团的交通史可以说是一部充满鲜血和汗水的历史,一八五团的交通变迁经历了四个阶段:昔日的便道到简易公路、普通油路到今天的二级公路双车道,昔日的天边路如今天堑变通途,在感悟路的同时也让我们感恩为一八五团交通事业奉献了青春和生命的人们。
    如今从一八五团团部到哈巴河县和一八六团、吉木乃县都修通了公路,额尔齐斯河大桥全长428米,是目前新疆北疆地区最长的一座大桥。站在额尔齐斯河大桥上观赏两岸美景更是一种享受,大桥如今也变成了一八五团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俗话说“要想富 先修路”。一八五团人在上级党委的亲切关怀下筑修出一条条通往致富奔小康的致富之路。
    2002年国家实施的“村村通”工程,又是一项利民惠民的重大举措,兵团党委及交通部门又着手开始了“连连通”工程,将柏油路修到了连队,为连队职工出行提供了更大方便,架起了团场干部职工群众的连心桥。通连公路工程使连队职工走上了致富奔小康的康庄大道,一八五团交通事业在各级党委的关怀下发生着日新月异的变化。
   以前从团部通往连队的道路多是土路,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冬天遇到大雪封路,哪怕就是十几公里的路程也常常阻隔了连队职工群众的日常出行。2006年,一八五团实施“户户通”工程,团场将路修到了职工群众的家门口。回首五十年,恍如一夜间,道路的变化也在影响着居住在一八五团全团职工群众的生活,现在连队职工都将小汽车开到了家门口,一八五团干部职工在上级领导的关心的支持下,在三代兵团儿女的共同努力下,完成了祖国和人民所赋予的历史重任,实现了老一辈兵团战士所寄予的殷切希望,将五十年几代人的梦想终于变成了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