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师北屯市欢迎您!


韩新民:执法明理解百姓之忧
发布时间:2017-06-29 11:50:06 信息来源:第十师北屯市 编辑:组织部 浏览:
韩新民,男,中共党员,现任北屯垦区人民法院执行局局长。从事执行工作9年间,承办的案件执行和解率达90%以上。自2015年以来,韩新民带领北屯垦区人民法院执行局全局干警攻坚克难,执结一批又一批难案、骨头案,个人承办案件达316件,执结标的300余万元,并实现了“零积案、零信访”。2015年2月,被第十师中级人民法院绶予个人三等功;2016年12月被评为优秀公务员,他所带领的执行局被评为先进集体。
爱岗敬业,彰显奉献真品格
“执行难”是当前法院普遍存在的现象,“老赖”千方百计逃避执行,有隐匿财产玩消失;有的铤而走险暴力抗法。执行局在受理执行案件时,要承受更多的压力、背负更多的期望、付出更多的辛苦,有时更是十多个小时吃不了一口饭,喝不了一口水。
2014年的冬天,执行局接到一起种子经销商状告农户拒不履行合同的案件,种子经销商申请保全农户的农产品50吨葫芦瓜籽。韩新民在了解到案件实际情况后,立即出发,争取在农户将种子出售之前解决问题。被执行人刘某今年40多岁了,当他得知法院要查封自己的50吨葫芦瓜籽时,刘某特别生气,他情绪激动的告诉韩局长:“今年的收成太差!800亩才收了50吨籽,这是种子质量差导致的。这个种子钱我是绝对不会给他们的,我还要他们赔偿我的经济损失。”原来,刘某在今年年初与种子经销商签订了订单合同,种子经销商给他预先提供价值22万元的葫芦瓜种子以及16万的费用,所有钱款到年底归还。可今年刘某亏损了,他认为这一定是种子经销商提供的葫芦瓜种子质量有问题导致的。现如今见到种子经销商带着法院的工作人员还来查封自己的农作物,刘某十分恼火,扬言说:“如果你们要拉我的产品,就先要我的命,要不然我就一把火把它烧了,谁都别想要。”遇到这样言辞激烈的言语,当务之急就是要安抚当事人的情绪,避免事态恶化。经过韩新民的好言相劝,刘某也明白“出了问题就要解决,暴力抗法除了会被依法拘留,解决不了任何问题。”想清楚利害关系,他的情绪慢慢稳定下来,并与种子经销商达成了协议。等到将葫芦瓜籽卸入仓库、双方签字达成协议、欠款当场还清等一系列的工作结束之后,已是第二天凌晨7点30分;此时他已连续工作了20个小时。看着结果是大家都满意的,韩新民也就安心了,而在这8个小时的办案过程中他们没吃一口饭、没喝一口水。“我们可以强制执行,刘某刚开始的行为已经是妨碍公务,我们有将他直接拘留的权力,但是,最终我们还是想解决问题,化解他们的矛盾”韩新民说道“将事情圆满解决,是我们共同的心愿。”
对执行事业的热爱使韩新民把大部分的时间用在了工作上。在同事眼中,他没有星期天和节假日,有的只是忘我地工作。2008年,韩新民的儿子降生。原本是上奉父母、下教幼子的忙碌时期,但是他一肩担起琐碎的家务,一肩负担着繁忙的工作重任,经常是牺牲自我、舍小家为大家。2012年年底,韩新民突发疾病,在乌鲁木齐二医院经手术切除右侧中、下肺叶。但仅仅四个月,他就又走上了他所惦记的执行工作岗位。领导关心他,想给他调整工作岗位,他拒绝了。那段时间,北屯法院经常出现一个用手捂着胸口说话、走路的身影,经常可以听到他用撕哑的声音在一遍遍说服、教育当事人。就是这样,他在2013年用三个季度的时间完成了一年的工作量。年终考核时,他被评为先进工作者和优秀公务员,同事们对他取得这样的成绩报以热烈的掌声以示祝贺。
执法办案,彰显公正真性情
公正平等是一个法官最神圣的责任,而秉公执法则是一个法官最基本的职业信仰与价值取向。一个法官办一起好案子并不难,难的是这些所有审结的案子都能经得起法律和时间的检验。
“执行是司法公正的最后防线,如果这道防线形同虚设,法律的权威和尊严就丧失了,群众的希望也就彻底泡汤了。”正是怀着这样的理解和认识,韩新民走上了执行的工作岗位。在办案过程中,他始终坚持“让人民群众在法院感受到司法的公正”的信念,努力办好每一起执行案件。即使面对热点难点问题,他也不害怕回避。在韩新民承办的强制拆迁的执行案件中,申请人房产公司与被执行人之间争议较大。虽然法院已经判决拆除被执行人所居住的房屋,但通过和被执行人接触,韩新民发现申请人有规避法律的嫌疑,而被执行人也有以身试法、铤而走险的想法。他感受到了巨大的压力。一方面,案件涉及人数较多,社会影响较大,而被执行人没事就到他的办公室,有时一坐就是一上午,有时情绪激动,连哭带闹,变相给这起案件的处理增加了难度。另一方面,申请人也想方设法找熟人“公关”,争取自己利益最大化。虽然听说韩新民“油盐不进”但还是抱着试一试的态度找到他,也都“无疾而终”。最终,在经过在韩新民的努力下,双方当事人握手言和,被执行人履行法院判决,本案得以顺利执结。
司法为民,彰显服务真情怀
作为一位普通的基层法官,韩新民从立案庭负责人,到执行庭副庭长、庭长、局长,韩新民在工作中敢于担当、勇于争先,一步一个脚印,在平凡的岗位上努力践行“司法为民”宗旨。
近年来,全国法院开展了清理积案活动。在清理积案工作中,韩新民以一颗博大的爱心,把自己的精力和心血全部倾注到维护当事人合法权益工作中。因为面对的很多都是以往的老案子,人难找,案难办。他不是简单的应付差事,一纸裁定终结了事。而是认真的查阅案卷材料,四处查找被执行人下落和财产线索。在他的努力和带动下,执行局其他干警也都积极努力奋战在清积一线,当年,北屯垦区人民法院的清积工作顺利完成,并且啃掉了很多骨头案。在受理朱某某与李某某劳务合同纠纷执行案中,由于申请人无法向法院提供被执行人的财产状况,案件陷入瓶颈。为了维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不受侵害,韩新民先后六次深入实地调查了解案件情况,查明被执行人在企业就职,系年薪制,并没有其他财产可供执行,权衡利弊之后,韩新民没有对被执行人强制执行,而是依法向此企业发出协助执行通知,扣留被执行人工资后依法提取。这样,即维护了申请人的合法利益,又保障了被执行人的基本生活。长达4年的“骨头案”案结事了。
韩新民在工作中曾多次说过:“执行案件的最终目的是化解矛盾,在执行工作中,一定要有强烈的责任感。”他把平凡的工作同对崇高事业的追求联系在一起,把自己融入到建设和谐社会的伟大事业中,并为之恪尽职守、忘我工作。在金融系统的执行案件逐年大幅增长,而且此类案件执行难度大的现状下,韩新民克服大病初愈等各种困难,不分节假日,不分上下班,奔波在团场连队、田间地头,并且在执行中掌握一定的分寸,做好各银行的工作,不但维护了金融系统的合法利益,也保护了欠款职工的利益,让他们有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当问到韩新民他怎么能有这么多的耐心去做当事人的工作时,他说,我常常这样想:只要工作需要我都能够做到不计代价,责无旁贷的去承担。每当看到当事人通过我的努力而领到案款时的喜悦笑容时,我的内心中也充满了快乐。而当一名名老赖在我的四处奔波下露出原形,不得不交纳欠款时,我的内心中则充满了神圣的正义感和使命感。
开拓创新,彰显法官真本领
韩新民把主要精力投入到执行工作中,借鉴总结出了做好执行工作的爱心、耐心、诚心、信心,“四心教育法”,通过爱心抚慰双方当事人的心灵,感化他们的内心;通过耐心交流,倾听双方当事人的心声;通过诚心沟通,获得双方当事人的信任;通过认真析理说法,找出解决矛盾恩怨的办法。刚接触执行时,他还有一些紧张。但一件件案子没有时间让他去适应,必须尽快进入到执行员角色中去。他一边向老的执行员学习,一边自我学习提高,寻找适合自己的执行方法。刘某某与国某某离婚纠纷执行一案,双方为二婚,均为6、70岁的老人,身边均没有子女照应。刘某某持生效判决要求国某某腾退楼房,韩新民按照程序向国某某送达了执行通知书,国某某一脸愤怒,表示死也要死在楼房内。当韩新民找申请人做工作时,他惊呆了,刘某某居然住在一个快要倒塌的猪舍内,他坐不住了。为了尽早让刘某某搬回楼房内,他每天都到国某某家中做其工作,为其联系养老机构。最终,经韩新民的努力,国某某在入冬前搬到养老院生活,刘某某高兴的回到了自己的楼房。而望着厚厚的卷宗中绝大多数都是谈话笔录的韩新民,也露出欣慰的笑容。
他就是这样一个人,平凡而普通。他是全国法官中的一员,他们在平凡而琐碎的工作中,以认真、负责、努力的态度在工作,在发挥着他们自身的能量和光芒,去驱散寒冷,带来温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