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师北屯市欢迎您!

十师北屯市残联2017年上半年工作总结

发布时间:2017-07-03 17:51:22    信息来源:残联     编辑:张建光    浏览:

2017年师市残联按照兵团残联、师市党委政府的工作要求,结合年初制定的工作目标,立足本职,充分发挥“代表、服务、管理”的职能,不断创新工作思路,残疾人康复、教育、就业、社会保障等工作稳步推进。现简单总结如下:

一、 残疾人基本情况

师市现有残疾人4320人,持证残疾人2564人,占师市总人口的2.9%。其中听视力言语残疾人621人,肢体1321人,精神、智力513人,多重34人。

二、 上半年工作开展情况

(一)抓康复,筑基础

为实现残疾人“人人享有康复服务”的目标,全面推进精准康复服务,重点实施残疾儿童抢救性康复、白内障复明工程、精神残疾人医疗救助、辅助器具配备等项目,共345名残疾人受益,其中为残疾人发放辅助器具263件,价值25万元。

在182团新建一个残疾人康复站,配备了价值5万元的康复器材,为残疾人就近就便提供康复训练和健身活动创造了条件。

(二)抓教育,提素质

为提高残疾人劳动技能,推荐7名残疾人参加兵团残疾人就业服务指导中心举办的初级按摩和糕点制作培训,学习一技之长,增强他们融入社会的能力。

为45名残疾人发放正保远程教育集善学习卡,每张卡价值1000元,共4.5万元,受助残疾人足不出户通过网络远程教育学习知识、技能,努力提升素质。

选派23名师团残联工作人员参加在疆内外举办的就业、康复、基本服务状况和需求信息数据动态更新等业务培训班,提高了为残疾人服务的能力。

(三)抓就业,促增收

1、 就业。会同人社局及就业服务中心,组织开展就业援助月活动,为失业残疾人、困难家庭和一户多残家庭中有劳动能力、有就业愿望的60名残疾人建档立卡。

安排有劳动能力的残疾人参加各类培训,推行按比例安排残疾人就业,集中就业、自主创业就业。现新增残疾人就业43人,使有劳动能力的残疾人通过劳动增加收入,提升生活质量。

十师精神卫生中心作为师市残疾人康复、托养、培训及就业的基地,也是兵团唯一一家残疾人职业康复示范机构,国家补贴项目资金15万元。在中心,托养的残疾人不仅接受基本的医疗康复,同时开展工疗、农疗等辅助性康复,康复效果明显提升;中心还吸纳周边有技术或有特长的残疾人就业,通过前期培训提升残疾人劳动技能,中间搭建残疾人就业推荐平台,终端实行探索残疾人集中就业的新模式,现已有13名残疾人在中心从事文案、按摩、手工制作等工作,既增加了残疾人劳动性收入,又实现了他们的自身价值。

2、 征收残疾人就业保障金。与财政局、地税局联合开展残保金征收前审核工作,重点核实企事业单位在职职工人数及安排残疾人就业情况,年审企事业单位98家,征收工作在同步进行。

(四)抓扶贫,补短板

1、 扎实有效开展精准扶贫工作。

269名贫困残疾人纳入师精准扶贫系统,社会兜底保障与扶贫相结合,专项资金、相关涉农资金和社会帮扶资金捆绑集中使用,向贫困残疾人倾斜,给予他们实实在在的帮助。

(1)完善社会保障兜底。落实贫困残疾人享受低保、“两项补贴”、医疗养老保险补贴、临时救济等政策,进一步提高补贴标准,扩大补助范围。

(2)完善精神残疾患者门诊就医补贴制度。为解决精神残疾病人就医难问题,精神病患者全部办理精神病慢病,每年补助金额5000元/人。

(3)完善机构托养服务。通过政府购买服务,为贫困重度残疾人提供机构托养服务,政府给予400元—600元/人/月托养补贴。

2、 加强扶贫助残基地规范化建设。

目前十师残联共建有5个扶贫助残基地,其中2个为兵团级扶贫助残基地,资金100万元,3个师级扶贫助残基地投入资金180万元。主要采取三种方式辐射带动残疾人脱贫致富:一是对有劳动能力而无经营能力的残疾人按照双方自愿的原则安排残疾人就业。二是对有经营能力而无投资能力,规模小、信息不畅的残疾人种、养殖户,以基地为桥梁,为他们找市场传信息,采取赊购农资、优先收购残疾人家庭产品等方式带动残疾人脱贫致富。三是对140名无劳动能力的重度贫困残疾人基地采取托养式分红方式,按照投入资金的10%帮扶贫困残疾人,被帮扶的贫困残疾人每年可领取2000元的帮扶资金,使贫困残疾人生活得到改善。上半年188团北屯永成农资为25名贫困残疾人发放分红资金5万元。

3、 扶贫帮残助力民族团结。

举办兵地“联手集善·助净行动”洗衣机捐赠仪式,为一八六团与吉木乃镇托盘村、一八七团与红墩镇锡别特村捐赠洗衣机50台全自动洗衣机,进一步促进了兵地残疾人事业融合发展,彰显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民族融合大格局。

(五)抓保障,托好底

在师市民政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将符合条件的660名残疾人全部纳入城镇最低生活保障范围,人均月低保金420元,月发放低保金30万元,为低保残疾人按照120元/年标准购买商业医疗保险;39名残疾人纳入特困人员集中供养范围,每月补贴600-1000元;1980人次残疾人享受生活补贴和护理补贴,发放资金45.8万元;春节期间走访慰问628户残疾人,发放慰问物资价值61.9万元。

机构托养服务。师市为全部托养机构购买了责任保险,并对贫困残疾人入住托养机构给予补贴,残疾人可就近、就地在机构进行托养。目前托养精神、智力、肢体残疾人300余人, 54名贫困残疾人办理机构托养手续,按照400-600元/月/人给予补贴

(六)抓组建,促服务

完成残疾证集中办理工作,对280名申请办证人进行统一鉴定及入户鉴定,为其中符合条件的104人办理了残疾证。

(七)抓宣传,聚民心

残疾人消费维权服务站挂牌成立,畅通了助残消费维权通道;充分利用各种媒体,广泛开展惠残政策宣传;在爱耳日、助残日等重大节日期间,有针对性地开展残疾预防和扶残助残宣传。

(八)抓队伍,转作风

残联在深入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中,着力解决调查研究不深入、不细致、不具体的问题,结合自身工作实际,将工作重心放在基层、沉在一线。全体干部组成走访入户小组,历时14天,入户走访三个街道办的356户残疾人,了解基本情况,宣传政策、解答疑惑,也为下一步开展工作提供了一手资料。

三、 存在的问题

(一) 残疾人受教育程度低,就业十分困难。师市高中以下学历的残疾人占残疾人总数的81%,残疾人身体受限,受教育程度低,又无专业技能,因此,在竞争日益激烈的社会中难以立足。

(二)残疾人家庭收入偏低,贫困问题较为突出。部分重度残疾人仅靠低保收入生活或和父母一起生活。社会保障水平还不高,生活很困难。

四、 下半年工作计划

(一)康复。落实重点康复项目,做好白内障复明、残疾儿童抢救性康复、精神残疾人医疗救助工作。

(二)教育培训。开展助学项目,扶持贫困残疾学生完成学业;举办一期残疾人电商培训班。

(三)就业。扎实推进残疾人按比例就业、集中就业和个体从业工作;落实好财政局代扣、地税局代征残保金工作;开发残疾人互联网就业平台,建立“残疾人互联网众包业务培训和集中就业示范基地”,培训一批残疾人开展集中就业及居家就业。

(四)扶贫。积极扶持扶贫基地,发放康复扶贫贴息贷款,带动更多残疾人脱贫致富。

(五)社会保障。确保残疾人两项补贴资金发放到需要的残疾人手中;完成残疾人居民医疗、养老保险的补贴工作;继续推进机构托养。

(六)组织建设。指导团场残联、街道办残协做好换届工作;做好残疾人基本服务状况和需求信息数据动态更新工作;及时准确上报工作年报、快报、台账。

我们为残疾人办了一些实事,但离上级的要求和贫困残疾人的需求还有一定的距离,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再接再厉、扎实工作、开拓创新,不断开创师市残疾人工作新局面。

                           

师市残疾人联合会

2017年6月14日


hackI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