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师北屯市欢迎您!

牧野播绿靓家园——兵团实施退耕还林工作纪实

发布:黄秋平 时间:2017-09-08 18:59:30 浏览:

8月流金,收获的季节已然来临。随意走进兵团团场,红枣、苹果、葡萄、香梨,果园里累累果实缀枝头;沙棘、刺槐、苜蓿草,荒野中浓浓绿意铺大地。除了丰收的喜悦,这些果树、植被更带来生态环境的改善:降水量较过去增加了,风力强度和次数比过去大幅下降,沙尘暴造访的次数也越来越少。

兵团恪守屯垦戍边的使命和“不与民争利”的要求,团场多数分布在风头、水尾、沙漠边缘,生态环境极为脆弱。据统计,兵团沙化土地总面积达1495万亩,占辖区面积的14.1%,有明显沙化趋势的土地1010万亩,现有沙区团场123个,其中88个团场处于沙漠腹地。生态恶劣,曾让兵团人吃够了苦头。因此,当第一轮退耕还林工程开始实施时,兵团各师、团场都将其看成一个难得的机遇,积极落实。

历经16年,兵团第一轮退耕还林工程取得显著成效,工程涉及13个师154个团场,完成退耕还林任务386.2万亩,森林覆盖率增加3.5%。2016年,兵团完成造林绿化51.8万亩,实现新一轮退耕还林19.5万亩,治理沙化面积25.2万亩,林业产业总产值达到394.9亿元。

山封了、草种了、林造了,但如果职工群众没有稳定的收入来源,栽下的树、种下的草难免会被再次毁掉。退耕还林既要“退得下”,还要“稳得住、不反弹”。兵团一开始就把山川秀美的“绿被子”和职工群众的“钱袋子”紧紧联系在一起。

本着发挥当地资源优势、巩固退耕还林成果的原则,兵团在退耕还林工程实施中因地制宜地摸索出生态林模式、生态经济兼用树种种植、林农(畜)间作、经济林种植4 种模式。在退耕还林工程带动下,兵团果品基地建设步伐加快,红枣、苹果、葡萄、香梨4 大果品基地初步形成,果品加工转化能力不断增强,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显著提升,有力地支持了兵团现代农业持续发展。

退耕还林不仅调整和优化了农业结构、改善了区域生态条件,还增加了职工群众的收入、提高了职工群众参与生态建设的积极性,将其“不得不做”变为“我要做”。

为使国家退耕还林工程真正做到“退得下、稳得住、不反弹、能致富”,自2009 年起,五师八十四团结合条田林网化建设,科学推行10 米双行林木种植模式,并鼓励种植户发展林下经济,实现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双赢。(作者:沈元赓)


hackI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