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师北屯市欢迎您!


“寻找最美逆行者”作品展播进行时(五)
发布时间:2020-08-17 13:14:37 信息来源:第十师北屯市融媒体中心 编辑:十师北屯市 浏览:
为展现师市干群疫情防控期间的风采,近日第十师北屯市党委宣传部、网信办联合第十师北屯市融媒体中心和北屯国民村镇银行、中国电信北屯分公司、中华联合财产保险阿勒泰分公司等有识企业,向师市辖区广大居民朋友征集反映坚守疫情防控一线的医疗防疫人员、下沉干部、公安民警、志愿者、热心群众等图片、微视频和文字。今天是第五期,让我们一起致敬身边的“最美逆行者”。
三十五号作品
拍摄者:陈洋 拍摄单位:兵团日报社
图片说明:十师北屯市向市民投放300吨平价肉,保障市场供应。
三十六号作品
拍摄者:李程 拍摄单位:第十师北屯中学
图片说明:十师北屯市天骄街道办幸福社区广场名居小区下沉干部林海霞与同事们认真梳理小区居民信息。
三十七号作品
拍摄者:李英 拍摄单位:第十师北屯新闻中心
图片说明:8月12日,十师北屯市光华小区志愿者董恒亮为居民及时排除电路故障,恢复正常通电 。
三十八号作品
拍摄者:朱丽 拍摄单位:一八七团农业发展服务中心
图片说明:一八七团农业发展服务中心、工会帮助大棚种植户刘振亚销售葡萄0.52吨,玉米棒子1000余个。
三十九号作品
拍摄者:黄兰 拍摄单位:一八六团文体广电服务中心
图片说明:一八六团二连党支部书记许延军在现场疏导居民有序进行核酸检测,并进行疫情防控知识宣传。
四十号作品
拍摄者:刘洋 拍摄单位:北屯养老院
图片说明:北屯养老院护理员坚守岗位,用最美丽的笑容陪伴老人,用最优质的服务让家属放心。
五号作品
视频拍摄和制作:周丽君 制作单位:一八八团碧海社区
六号作品
视频拍摄和制作:陶静 单位:第十师北屯幼儿园
七号作品
没有生而英勇,只是选择无畏
7月24日的中午,接到下沉到新区隔离酒店值守通知的齐新老师还在外面帮朋友装灯,他只让我帮他收了些简单的衣物和洗漱用品,连饭都没来得及吃,就拿着东西和党刚、刘大鹏、郝磊三位教师奔赴了新的岗位。
下午收到他发来的工作时间和工作内容,他们四位教师负责送隔离点80多人的一日三餐,晚上还要倒一次垃圾。正值入伏,闷热的天气让我们在家都感觉透不过气,却从未听他们抱怨过。工作的他们不方便带手机,所以获取的工作照很有限,但能够想象的到身穿防护服的他们每天楼上楼下挨个送饭和每晚去倒恶臭垃圾时的艰难。
没几天隔离点的教师做了调动,由党刚老师作为组长带领齐新、郝磊、李德龙这三位老师继续在新区隔离酒店进行下沉工作。本以为一个星期的下沉工作就快要结束时,疫情防控形势却更加严峻了,小区封了,单位的老师们都下沉到社区参与疫情防控工作,他们也接到上级的通知,所有人员不得出隔离酒店,不允许换人。七天后就能回家的梦破碎了。
没有生而英勇,只是选择无畏。当三尺讲台上桃李满天下的教师穿上防护服奋战在抗疫一线时,教书育人的使命就成了不计生死、共克时艰的责任。
党刚老师除了要积极投身防疫工作,还担任着班主任工作。疫情防控形势严重,学校需要班主任做的工作越来越多,他只能利用空余时间通过手机开展线上家长会,宣传防疫知识,还要每天督促学生上报体温,督促学生完成网课学习任务等。课堂上他是一丝不苟的数学老师,防疫工作中他是带领老师们奋战在一线的大哥。
作为党员,郝磊老师总是冲在最前面,照顾老师们的情绪,积极与酒店其他人员沟通解决生活工作中的困难。
巧的是去的这四位老师里,齐新、李德龙、郝磊这三位老师家中都有一岁多的孩子。作为一个妻子和孩子的母亲,我实在不愿自己的丈夫、孩子的父亲去这么危险的地方工作,但作为一名教师,一名党员,我对他们的选择肃然起敬。没有人生而英勇,只是选择无畏。印象中的男老师都不爱表达自己的情绪,也没有听到他们抱怨过,只知道严峻的形势下回家之日遥遥无期。一天晚上,我发了一条语音给齐新,是一岁四个月宝宝睡前给爸爸说的“爸爸回家”,接着收到了齐新发来的“我想回家”。这是第一次听到他说想家。汪曾祺说:“家人闲坐,灯火可亲。”
望着天空粉色的晚霞,所有的下沉到各个酒店不能回家的工作人员应该都会念家。然而点点萤火,汇成人间星河。没有生而英勇,只是选择无畏。奋战在一线的你们是我们最温暖的牵挂。(作者:曾艳 单位:第十师北屯中学)
八号作品
疫情防控服务真 丝丝温情暖民心
“您在四单元还是五单元?四单元是吗?哦,好的。”8月9日下午,和谐一期小区疫情防控下沉工作组指挥长刘勤正在为居民派送刚送到的蔬菜。
北屯市按照疫情防控要求,按下“暂停键”以来,曾经热闹的小区,如今变得安安静静,各栋楼宇之间,只剩下了疫情防控服务人员顶着烈日在其中穿梭。他们用真真切切、细致入微的真情服务,为大家把好疫情防控关,也温暖着居民们的心。
为了防止人员聚集,让居民们足不出户就能吃上想要的食材,刘勤和同伴们几乎每天都要为居民当“派送员”,一天下来要走10多公里。
为了把居民们的“嘴”顾好,工作组专门成立了服务微信群,通过大家的各种渠道找到食材供给信息,在群里进行分享,居民有需求,就可以直接从种植户手上订购。和谐一期居民董林忠,早上在群里买了玉米,还不到中午,种植户就送到了小区门口,刘勤就帮他送到家里。
“和谐一期的下沉干部,对我们居民非常关心,经常询问我们的需求,有什么好菜都会给我们推荐,我们现在每天都能吃上新鲜实惠的蔬菜。”董林忠高兴地说道。
为了把大家“吃”的工作做的更扎实、更细致,刘勤和同伴们每天都要抽时间,去几趟保障供给的便民服务店,把店里各类食材的名称、价格,甚至是菜品的品相给拍下来,发到服务群里,让居民们买的更放心。
对此,和谐一期楼栋长岳英萍非常有感触地说:“我们小区的居民在吃的方面啥都不缺,感谢这些下沉干部们的辛勤付出,真的给他们一个大大的赞。”
住在和谐一期9号楼的陈炳超老人,今年已经70多岁了,患有心脏病的他,做过心脏搭桥手术。这段时间,因为孩子们都在外地工作,老伴和孙子又滞留在了乌鲁木齐,他只能一个人生活。下沉工作组摸排信息时,了解到他这一情况,就安排人员每天都到他家里去探望,时间长了,工作组的人成了他无话不谈的“亲人”。
“我第一次来敲他门的时候,他没给我开门,我一下就紧张了。”刘勤给同伴曹丽娅介绍说。“我不是起来的慢吗!动手术后医生交代啥事都不能急,我以为是老鼠在咬门,一个人在家,真没想到有人来。”陈炳超老人的回答既心酸又好笑。今天轮到刘勤和曹丽娅来探望陈炳超老人,三人高兴地聊着天。
第一次到陈炳超家,细心的刘勤就给老人在显眼的位置,大大的写下了自己的电话号码,方便老人需要帮助时随时联系。
“您有啥事就给我打电话,我就马上过来,就算有啥紧急情况,我也会开车,可以送您,您一个人在家我真的不放心。”刘勤对老人说。
和谐一期小区一共有12栋楼房,55个单元,1330个居民,工作组下沉以来,从一开始逐户摸排,精准掌握各项信息,到严格做好小区疫情防控的人员管控工作,再到物资保障、温情关怀,为了服务好小区,工作组做了大量工作。
“我们的下沉干部做的特别好,我们都看着呢,这段时间他们真的挺辛苦的,服务真的非常到位,不管我们老百姓有个啥事,他们都积极帮着解决问题。”和谐一期楼栋长岳英萍感激地说。
“下沉以来,大家都在尽职尽责为小区居民做好服务,让居民安心宅家,我们要尽最大的能力做好一切保障工作。”刘勤有力地说。
和谐一期小区疫情防控工作组,只是十师北屯市下沉干部、志愿服务人员的一个小小缩影,十师北屯市上千名疫情防控工作人员正在一线默默付出,为十师北屯市疫情防控工作筑起一道道坚实的堡垒。(作者:宋潇潇 单位:第十师北屯新闻中心)
九号作品
最美逆行者
菜,有人帮你送;药,有人帮你买;牛奶,有人帮你拿;米面油,有人帮你扛;垃圾,有人帮你扔......
哪有什么岁月静好,只是有人替你负重前行。
这段话,落在笔端,不由得几分心酸。时代造就英雄,而英雄,从来没有想过要成为英雄。致敬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所有默默付出的逆行者。
2020年2月,新冠肺炎疫情来势汹汹,伟大坚韧的中国人选择迎难而上。看着身边的同事、朋友或者支援武汉,或者坚守岗位,或者做下沉干部服务群众,而自己,因为车祸后的残体,只能不争气的在家休养,安慰自己,躺在家里就是为国家做贡献,不给国家添乱。
7月中旬,随着乌鲁木齐又一次出现疫情,北屯市这个西北边远小城在8月1日也按下了暂停键,疫情防控给人民的生活和出行带来极大的不便。疫情就是命令、防疫就是责任,这一次,我义无反顾的报了名,成为下沉社区疫情防控工作组的成员。家人劝我:“你这个身体扛不住的,向单位报个大病吧,单位也知道你这个情况。”我说:“到时候我会向指挥长说明情况,做一些我力所能及的事情。”
第一天报到,我被分到龙疆街卧龙小区,负责卧龙小区13号楼四个单元的摸排工作、小区门口值班工作及小区巡查工作。第一个工作就是上门排查并让业主签订无外出承诺书。为了掌握第一手资料,了解13号楼居民的详细情况,从而更好地开展后期工作,我拒绝了楼栋长和单元长的帮助,开始一家一户的敲门登记信息,同时宣传居家的防疫要求。当天下午,因为卧龙小区的下沉干部不够,又将北屯中学的戴萍和王丽老师抽调过来。由于她们对小区情况及三种表格的填写方法不熟,指挥长要求我陪同戴萍老师完成12号楼的排查工作。戴萍老师知道我的身体情况,让我去低楼层,她去高楼层,并嘱咐我上下楼梯慢一点。晚上,拖着疲惫的身体,忍受着病体的疼痛回到家里一头扎在床上,自嘲地说:“这还是头一回敲门敲到手疼,爬楼爬的腿软。”
下沉的第二天,接到了指挥长的电话:“席老师,我刚知道你的身体情况,你怎么没有告诉我?早知道就不让你爬楼了,更不会让你陪戴萍老师去排查12号楼,今天我要排巡逻表和值班表,你看看我怎么给你安排?”我说:“别人怎么排你就给我怎么排,你一天要做那么多事情,就别为我操心了,别人快一点,我就慢一点,实在累了,我就自己休息一会,放心吧,我能克服。”
接下来的工作中,深刻体会到了下沉干部、“三长”和志愿者的不易。小区门口值班期间,刚开始每天总有翻栏杆的现象,因为有些业主在市场做生意或者出去购买东西,所以每次我都反复耐心细致的做好劝导。刚开始,大家也是不理解,有抵触情绪,甚至语气比较生硬,我就摆事实,引导大家服从大局、遵守疫情防控规定。时间长了,也慢慢理解了,想走“近道”少了,工作的阻力也减小了。同时,由于每天值守,小区的一些居民也对我熟悉了,有时他们会将买的蔬菜等放到我这,让家人过来取。我想疫情防控拉开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但确让心与心之间更加贴近。
比如,我在卧龙小区出入口工作期间,一位老人对我说:“我看你戴着红袖标(单元长),我想让你帮我一下。我到这大门口接我闺女,但等半天都没见着,我想给她打个电话,能借用一下你的电话吗?”我了解情况后,安抚老人,一方面按照她给的电话与其家人进行联系,并送她回去。大家都不认识我,但看到“红袖标”,群众有困难时就会来找我,我就要用心去帮助老百姓解决身边出现的问题。
再比如,13号楼5楼住户,打电话说自己门口的垃圾需要清理,因为单元长正在小区门口值班,所以我就去了,爬上了五楼,我忍不住瞪大了眼睛,除了两袋正常大小的垃圾袋以外,还有三个满满当当的垃圾桶专用垃圾袋(尿素袋大小),而住户还在继续往门口清理着。我掂了一下,完全撼动不了它的位置,再一看,里面全是啤酒瓶之类的垃圾,并且还有液体从破损处往外渗。无奈打电话找来了一个志愿者和保洁,分几次搬下楼,我给住户说:“下次垃圾一定用袋子装好了,别再漏了”,话没说完,住户接了一句:“你们不就是干这个的嘛,”说完就“哐”一声把门关上了,委屈的泪水从眼里流了出来。
工作中,虽然有委屈,但更多的是理解,伴着小区住户的一声声“谢谢啦” “辛苦你了” “给你添麻烦了”,还有商户和居民送到值班室的瓜果、矿泉水等,一切的辛苦、不易都全部抛在了脑后,心里只有一名共产党员满满的担当,一名下沉干部满满的责任。
我是一名有着15年党龄的老党员了,党员就是要在关键时刻冲在前头起带头模范作用的,这次下沉社区工作的经历,对我是一种历练,一次锻炼,一份收获,我想这也许就是成长吧。我为自己能成为一名下沉干部而感到幸运和自豪,相信只要我们上下同心、众志成城,就一定能够打赢这场战“疫”。
加油,中国!加油,新疆!加油,北屯!(作者:席月琴 单位:第十师北屯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