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师北屯市欢迎您!


南疆纪事:(一)喀什的仙桃熟了
发布时间:2020-08-28 13:51:40 信息来源:第十师北屯市融媒体中心 编辑:十师北屯市 浏览:
引言
2019年,立秋刚过,我和同事赵圆圆奉命前往南疆,集中对第十师北屯市派驻南疆深度贫困村的9名第一书记进行专访。从阿尔泰山到昆仑山,从额尔齐斯河到塔里木河,从北疆到南疆,从兵团到地方,我们用一个月的时间,行程近万公里,追寻第一书记在脱贫攻坚路上奔跑的脚步。
一路向南,一路采访,一路播报。感谢网络让这一切实现起来没有困难,将一个个读者不能抵达的现场,通过新闻人的辛勤努力,经过采集、加工等程序,以新闻的形式呈现在读者和观者眼前。
当时,采访的成果分别在各大媒体刊发,最高观看量高达7万余次。走过并记录,收获感动和成长,有了这样的初衷,我便庆幸自己从事了这份辛苦且有滋味的记者工作了。时隔一年,回忆万千,我用笔记下了那时的点点滴滴,与广大读者共享~
正文
2019年8月12日,我们抵达第一站,喀什。
正是秋老虎发威的时候,从30多度高温的北疆抵达南疆,心理上预期会更加炙热。
果不其然,一出喀什机场,滚滚热浪直接扑满全身并狠命撕咬。
“从火炉又掉进了馕坑呀。”搭档赵圆圆这样形容。
喀什地区疏附县园艺场第一书记兰斌开车来接我们。
9位第一书记分别在喀什、和田地区,在被自治区列入深度贫困的村里开展工作。仅兰斌一人在喀什,其他8位在和田地区的于田县,除赵刚在达里雅布依乡,7位都在阿羌乡。
喀什的仙桃熟了。
兰斌个头很高,皮肤白,头发稀疏,明显可以看到头皮,不多的发量里密集着白发。身高近1.9米,高大的他,性格极温和,说话时总是带着笑意,即使说起离愁和困惑,脸上也总是一种静水流深般的平和。
因为提前知道我和组织部的王梅都年长于他,一见面,兰斌就对我们以“姐”相称,没有一丝不自然。突然一个比自己高两个头的大男孩,担任着160户596人的园艺场的扶贫第一书记,坦然地以“姐”相称,初次相见就心生好感。
连续的奔波并没有消减我们初到南疆的热情。
采访小分队抵达喀什。
因为还在古尔邦节期间,恰是当地仙桃成熟的季节,疏附县园艺场的村民正忙着摘桃卖桃,空气中流淌着节日和仙桃的香甜。
这里家家户户都种桃树,学名“仙桃”,当地人叫“土桃”,皮薄肉厚,口感清爽,甜而不腻。来自塔克拉玛干沙漠的浮尘在空气中飘浮,桃树的叶子和果实上都留下了尘土痕迹,若不是仙桃名声在外,“土桃”可谓实至名归。
桃树下,男人从树上摘桃、女人小心翼翼地把桃子装进筐子,像对新生的婴儿,生怕有一点闪失,桃皮一旦擦伤,就无法保存,一年的辛劳就白费了。
在园艺场采访。
不远处的电动三轮车上,几个孩子在无忧玩耍。在农村,这样的场景再熟悉不过了,大人忙着劳作,孩子无处安放,带在身边,边劳动边用眼睛牵挂着小尾巴,无分担忧,几分心安。
三两岁的玩童,就着一处荫凉,在田间地头就度过了无忧无虑的童年。没有城里孩子的电动玩具,没有精美的洋娃娃,和沙土为伴,和野草树枝成朋友,偶尔路过的蚂蚁和小昆虫等不速之客会成为一天的惊喜,可以欢乐一整天。
饿了,吃一个汁液甜美的桃子,还有什么比爸爸妈妈亲手种出来的桃子更好吃的呢?
和第一书记兰斌面对面。
寻着仙桃的甜美,在接下来的走访中,我们不断地发现,小小的园艺场让我们见识了更多的水果,很多都是第一次见。
苹果、核桃,雕花木门前栽种着桑葚,摘几颗紫得发黑、红得闪光的桑葚,入口汁爆,酸酸甜甜直击心脾。在园艺场随便走走,满目的果树出现在眼前,果香诱惑我们流连忘返。
开心果、榛子、无花果、土桃、土梨、油桃、红枣、桑葚、西梅、草果、核桃,这些不再停留在干果店里和水果摊上,而是长在枝条上,还在继续长大,还在积累糖分,还在吸收阳光,每个细胞都在生长,等待辛勤的果农把它带回家。
无处不在的仙桃。
在之后的两天,我们眼里、嘴里都是仙桃,这是当地农民的主要产业,愿成熟的仙桃给园艺场带来更多的甜蜜、更多的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