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师北屯市欢迎您!
“蚊虫王国”里发生着什么?又是谁在坚守?
请跟随记者的镜头一探究竟↓
视频:陈洋 金付生 李正虎
在中蒙边境最前沿布尔根河畔的南沿高处,
有这样一个地方。
这里自然环境恶劣,人迹罕至。
冬季长达七个多月,
最低气温可达零下49.7℃;
而在短暂夏季的六、七月份,
这里又进入蚊虫高发季。
在30℃以上的高温天气下,
外出要把全身包得严严实实,
身上抹上防蚊油、柴油、驱蚊剂。
即便如此,
蚊子还是会把人咬得浑身红肿。
戳视频现场体验↓
这里就是十师一八三团三连,
距离中蒙边境线不足1公里,
距团部310公里。
连队的41户、50名职工常年担负着
边境线的守护任务。
吴兵就是其中之一。
吴兵和女儿在工作的餐厅合影。(本人提供)
吴兵十几岁开始学习厨师技能,
去过很多地方。
受父亲影响,身虽在外,
心却始终惦念着兵团。
2017年,哥哥从三连退休后,
吴兵毅然放弃了相对优渥的生活,
主动申请来到抵边连队守土生产。
几年下来,吴兵早已习惯并爱上了这里。
“父辈都是兵团人,
他们那时候比我更苦,
他们没有房子住,住的都是地窝子。”
每当有人问起,吴兵总是说:
“这个地方总得有人驻守,
不可能都去享受大城市的生活。”
为改善自然环境,增加职工群众收入,
从2003年起,
一八三团落实国家退耕还林还草工程,
把治理风沙与经济发展结合起来,
引导群众种植了3000亩大果沙棘。
如今,吴兵靠种植沙棘,
每年有6万余元的收入。
吴兵和连队的49名职工一起驻守边防,
他们时刻以兵团精神鞭策和激励自己,
以一颗火热的赤子之心,
把对祖国、对兵团、
对美好幸福生活的憧憬,
付诸在了日复一日的守边生活中。
(兵团日报记者:陈洋)
短评:
有一种平凡叫伟大,有一种坚守叫忠诚
这里在祖国的版图上是如此边远而渺小;这里没有轰轰烈烈的大事,一切都是那么琐碎而平凡;这里人迹罕至到仅有50名职工......然而,也就是在这里,以“热爱祖国、无私奉献、艰苦创业、开拓进取”为主要内涵的兵团精神体现得淋漓尽致。
肆虐的风沙、罕见的低温,蚊虫多到一巴掌能拍死上百只......这些常人难以想象的画面却是十师一八三团三连职工的日常。可以说,在这里生活本身就是一种爱国与奉献。
在外打拼的吴兵选择追随父辈们的足迹,克服恶劣环境,伴着寂寞守着自己的初心,这在兵团并不是个例。而这正是热爱祖国与无私奉献的延续与传承。
更难能可贵的是,在六十多年后的今天,“吴兵”们始终继承着老一辈兵团人艰苦创业、开拓进取的品质,在困难面前没有丝毫的退却。
风沙大,就治理;不富裕,就用双手让自己富起来。他们用汗水和智慧在边境线上埋头苦干,建设新家园。就这样,风沙肆虐、人迹罕至的连队实现了生态与经济的并举。
平凡中孕育伟大,坚守中写满忠诚。兵团精神不在别处,就在无数“吴兵”们年复一年、日复一日,守边、巡逻、生产和生活的点点滴滴之中。向传承、弘扬兵团精神的他们致敬!(刘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