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师北屯市欢迎您!

当前位置:首页>新闻>其他

马国新:不变的拥军情

发布:十师北屯市 时间:2023-08-10 17:36:14 浏览:

厚植双拥情谊 

人的一生,面临诸多选择。但对马国新来说,爱国拥军就像是他人生中的一道“单选题”。

马国新虽然不是军人,却在父辈的影响下,孕育了他生命里浓厚热烈的拥军情结。1992年,他便开启了自己的“双拥”之路。对马国新来说,爱国拥军是心之所系、情之所归。回忆过往,他感慨万千,娓娓讲述着十几年拥军路上的点滴与深情…… 


4


“部队的困难,就是我们的责任。”马国新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

在任民政局局长期间,马国新坚持拥军不辍、初心不改,积极主动与阿勒泰军分区及驻师市部队建立常态化军民共建机制。2003年,马国新了解到一八五团驻地部队用电、用水困难,便亲自驱车200余公里前往现场勘测,并协调为他们拉电、打井,让他们拥有了明亮的营区,甘甜的井水。

从面粉、清油、羊肉到乒乓球桌、台球案、大屏彩电、空调、电脑,每年的“八一”、春节,马国新总会把慰问品送到阿勒泰军分区和驻师市部队,他用少数民族特有的热情和才艺,为部队官兵带去了欢乐,用真诚的关爱温暖着每一位官兵的心。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2003年,马国新又在琢磨着如何提高优待金标准的问题。新的《农十师义务兵家属优待办法》出台了,严格按照团场优待金应按各团上年职均收入50%的标准执行。2005年城镇义务兵优待金也从每人每年1000元提高到了5000元的标准。

军民共建是一场双向奔赴。由于兵团亦兵亦民的特殊体制和在国防建设中的重要战略地位,多年来,师市广大干部群众与驻地部队结下了深厚的友谊,他们共同在边境线上筑起了一座永不移动的界碑。


当好军属的贴心人

“因为他们是军人的家属,让军人在一线安心守护国家、保卫国土,我就要把他们的后方照顾好。”在和记者的交谈中,马国新说的最多的就是拥军优属,在说不完的回忆里,军属是他最关心的人。

“焦艳丽是十师人的骄傲,我们有责任、有义务照顾好她的家人。”据马国新介绍,焦艳丽是兰州军区的一名文艺兵,2003年在西北五省大军区开展的反恐大演练中,因表现突出荣获三等功。当了解到她的父亲因工伤常年身体不好,姐姐又下岗,一家生活困难的实际情况后,马国新亲自协调为他们解决了低保和临时救助问题。2004年秋天,作为新娘的焦艳丽动情地说:“有了马局长的关心和照顾,我没有了后顾之忧。” 

1999年,183团周建华夫妇唯一的儿子在部队一次演习中因救战友献出了自己年轻的生命。马国新知道后,为老人协调解决了住房和医疗费问题。逢年过节,马国新都会给他们送去面粉、清油等生活用品。老人将这位民政局长当成了自己的“儿子”,2006年,老人在生日会上动情地说:“我的儿子虽然走了,但是有你就和他在一样。”

陈焕章是建国前参加革命的伤残军人,老人得绝症后唯一放心不下的就是他身患残疾的儿子,弥留之际,马国新守候在老人的病榻前,并为他送去了2000元的补助款。他一边安排着老人的后事,一边告诉老人已对他的儿子做了妥善安排,请老人放心。陈焕章拉着他的手老泪纵横,嘴中不断地念叨着:“我放心了,我放心了 。” 

像这样的感人故事还有很多很多,正因为马国新真情付出,将军人及家属当成自家人对待,2007年,他收获了一项国字号荣誉——“全国爱国拥军模范”。“那一刻,心里面满是激动、感动!”在拿起这份荣誉证书时,马国新有着说不完的感谢,“拥军、崇军、爱军的情怀,已经在我心里扎了根。” 


不变的拥军情

爱国爱党爱军不是说教,是一种耳濡目染的浸润。马国新虽然已经退休了,但他内心的拥军热情却分毫未减,担任了师市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常务副主任,并将这份双拥情继续传递给青少年,引导他们爱党爱国爱军、坚定理想信念、磨炼坚强意志,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努力奋斗。

“我们作为一名学生,一定要知道五星红旗代表着什么,象征着什么。”在军垦街道秋水路社区,马国新正在给学生们讲述红色故事,现场气氛融洽而热烈。

学生丁瑞聪听了宣讲后说:“作为一名新时代的高中生,我应以学习科学文化知识为己任,为建设兵团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近日,国家出台了很多退役军人优待政策,为广大退役军人和优抚对象带来了实惠,彰显了国家对退役军人的关爱和支持。这让马国新非常高兴,他说:“现在的生活条件更好了,拥军优属工作也做得更好了,他们的待遇更高了,说明我们祖国的伟大、军人的伟大,有坚强的‘绿色长城’来保卫祖国,我们放心。”

岁月带走的是马国新的青春年华,带不走的是他始终如一的拥军情怀。马国新用素朴的拥军之心和赤诚的爱国之情,将拥军优属体现在实际行动中,用执着坚守和担当奉献谱写了爱国拥军的时代赞歌。

(全媒体记者 张越豪 通讯员 师恺)


hackI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