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市党委巡察机构坚持巡察问题底稿“2233”工作法,把制作问题底稿贯穿现场巡察全过程,确保巡察发现问题经得起推敲、受得住考验,成为名副其实的“铁账本”。
严格“2”个把关。一是严把“质量关”。巡察期间,实行问题底稿组长负责制,各组组长把准查找问题方向,早派工晚研判,从“发现问题、核查了解、精准定性”3个方面指导巡察干部开展工作,防止问题不准、重点跑偏。二是严把“政治关”。组长对发现的问题,从客观实际、政策法规、行为后果、归结责任等多方面综合分析,重点审核是否找准问题偏差、查清主客观原因、明确政治责任,确保巡察问题查深查实。
做好“2”项措施。一是巡前强化培训。将“规范制作问题底稿”作为重点课题,对规范制作问题底稿各项工作要求进行全面讲解,提升问题底稿规范制作能力。二是巡中开展指导。集中巡察期间,巡察办对巡察组发现的重点问题底稿及其支撑材料进行现场指导,帮助巡察组有效提升底稿质量。
压实“3”个责任。一是压实直接责任。根据“四个聚焦”监督重点,明确查找问题分工,问题成熟一个,底稿制作一个,对底稿的规范性、完整性和真实性负责。二是压实审核责任。巡察组副组长负审核责任,重点对底稿的准确性、逻辑性以及政策判断依据进行把关。三是压实审定责任。巡察组组长负审定责任,重点对问题底稿进行政治定性和责任归结审签,提升问题质量,平衡问题数量。
突出“3”个特点。一是要素齐全。严格做到底稿要素齐全,格式统一规范。明确“被巡视单位、问题来源、问题概述、巡察了解情况”等要素填写要求,统一基本格式。二是问题清楚。在“巡察了解情况”一栏,采取记叙的表达方式,对发现问题全过程进行客观描述,确保了解问题表述全面,关键要素齐全。三是支撑力强。每个问题的支撑资料,包括上级政策、谈话记录、现场照片、相关通报、原始记录等内容,坚持从发现个例问题,全面排查一类问题,多角度多层次支撑问题。截至目前,八届师市党委已对145个党组织开展巡察,规范形成问题底稿4281份。(张雨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