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能力鉴定关乎劳动者切身利益,是人社服务的重要窗口。十师工伤与劳动鉴定办公室始终秉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聚焦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截至目前共开展5次劳动能力鉴定工作,其中因工鉴定41人、因病鉴定25人、辅助器具配置4人。今年针对特殊人群开展远程查体服务模式,打破时空限制与身体障碍,让优质服务直达群众身边,用实际行动诠释“便民高效”的服务承诺。
一、跨域“云查体”:为千里之外的需求搭起便民桥
“原本以为要专程往返两地,没想到在家用手机就完成了查体,真是帮我省了大事!”来自江苏省南京市的韦某在远程查体结束后,通过视频向工作人员连连道谢。韦某需初次配置轮椅,按照常规流程需到现场接受查体评估,但由于南京市与本地相隔千里,韦某因腰椎多处骨折和下肢无力导致行动受阻,无法参加现场查体。在了解到韦某的特殊情况后,经与医疗鉴定专家充分讨论,最终决定启动远程查体服务。工作人员提前与韦某对接,详细讲解线上查体流程,核对申请人身份信息,并提供病历资料及近期医学检查报告供专家预审。查体当天,鉴定专家通过线上视频与韦某实现“屏对屏”连线,借助视频细致查看其肢体功能状况,针对性提出动作指令评估活动能力,同时结合病历资料进行专业问询。整个过程全程录音录像,确保鉴定流程规范可溯。原本需要耗费数天的跨域办事,最终在30分钟内顺利完成,为韦某节省了数千元的交通与住宿成本。
二、远程解民难:为群众减负担 提便利
劳动能力鉴定远程查体,从群众实际需求出发,把“便利”送到家门口、心坎上。对跨地域群众而言,像南京市韦某这样因距离远、身体不便而难赴现场的人,不用再花时间凑路费、搭行程,省下往返成本的同时,还能避免长途奔波加重身体负担;不用再担心“出门难、赴检难”的问题,减少身体折腾的同时,也免去了家属陪同的奔波压力。真正实现“少跑腿、好办事、不添堵”。
三、规范提质效:让远程服务既便民更安心
为特殊人群提供远程查体这种创新模式不仅打破了“必须到现场”的传统限制,更将人社服务从“坐等上门”转变为“主动靠前”,用科技赋能让服务更高效,用人文关怀让服务更暖心。下一步,我们将继续优化远程查体服务流程,扩大服务覆盖范围,针对不同群体需求细化服务方案,切实把便民高效的服务理念落到实处,打造有温度、有速度、有精度的人社服务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