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政通APP

兵政通APP

兵政通小程序

兵政通小程序

十师微信公众号

十师微信

数字十师APP

数字十师APP

收起
关怀版 第十师北屯市欢迎您! 登录 注册
十师北屯
锚定工作总目标 维稳戍边写忠诚
信息来源:兵团日报
发布时间:2025-09-25 19:32:47

作者:姜蒙 沈元赓

602341


“七一勋章”获得者、九师一六一团退休职工魏德友在巡边路上(资料图片)。管述军  摄


602342


十师一八一团六连职工胡拥军(左)在巡边放牧之余,帮助牧工修护草场围栏(资料图片)。朱新宁  摄


602343


抗战老兵刘兴义为十师北屯中学学生们讲述红色故事,鼓励孩子们弘扬兵团精神、胡杨精神和老兵精神,将来为兵团事业发展贡献力量(资料图片)。(据本报资料库)


602344


七师一三七团阿吾斯奇牧场住宅区一隅(资料图片)。 王德江 摄

天山南北,秋色正浓。当第一缕晨光掠过塔里木河的波涛,沿岸团场的棉田里已经摇曳成一片银白色的海洋;当最后一抹晚霞沉入巴尔鲁克山下,边境线上的民兵哨所依然亮着点点灯火。这是一天里再寻常不过的画面,却也展示了兵团人生活的两个面向。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坚持把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作为新疆工作总目标。”打开中国地图,在大大小小的省级行政区中,西北角的新疆陆地面积最大、交界邻国最多、陆地边境线最长。莽莽疆土、漫漫边关,这片土地的和谐安宁,关乎国家命运、民族复兴、百姓福祉。

兵团是实现新疆工作总目标的重要战略力量,维稳戍边是党和国家赋予新时代兵团的职责使命。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对兵团工作提出明确要求,深刻指出“维稳戍边是兵团的看家本领”“要提高维稳戍边能力”。2022年7月,总书记在新疆和兵团考察时进一步强调,“努力形成新时代兵团维稳戍边新优势。”兵团始终牢记总书记嘱托,紧扣新疆工作总目标,持续练强维稳戍边看家本领,当好安边固疆的稳定器,在维护国家统一和新疆社会稳定中发挥了特殊作用。

砺剑铸盾,在祖国西北筑起“移动长城”

习近平总书记2014年考察兵团时深刻指出,“要壮大兵团综合实力,提高维稳戍边能力,促进兵地融合发展,全面深化兵团改革,建设高素质兵团队伍。”这为兵团建设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牢记嘱托,兵团以深化改革为动力,持续练强维稳戍边这一看家本领。2017年,兵团启动全面深化改革,其核心就是要探索建立既符合市场经济规律又充分发挥兵团特殊作用的体制机制,更好履行兵团职责使命。

团场综合配套改革是这场深刻变革的重中之重,围绕强化“兵”的组织优势和动员能力,兵团建立起土地、职工、民兵“三位一体”机制,真正做到职工权利义务相统一。

兵团着眼建设全国一流民兵队伍目标,全面完善融生产、训练、执勤、应急于一体的常态化轮训备勤机制,练强看家本领。

今年4月,二师铁门关市一名老人在荒漠中走失,该师市民兵应急分队依托信息化指控平台,指挥无人机搭载红外热成像仪展开搜索,仅用时3个小时便成功完成救援任务。2024年夏季的一次山火救援中,他们通过无人机回传数据生成火场三维模型,利用车载系统精准测算火势,配合消防部门积极展开扑救。

这样的应急抢险,是兵团民兵高质量执行应急处突任务的一个缩影。无论是维稳执勤、巡逻防控,还是抢险救灾、支援地方,每当危急关头,总能看见兵团民兵第一时间奔赴一线的身影。他们一次又一次出色完成任务,证明了这支队伍拉得出、用得上、干得好、打得赢。

屯垦兴业,高质量发展夯实稳定根基

“国无农不稳,民无粮不安。”新疆和兵团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藏粮于地、藏粮于技的重要指示精神,抢抓国家新一轮千亿斤粮食产能提升行动重大机遇,强化农业生产要素保障,深入挖掘增产潜力,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将昔日的戈壁荒漠变成国家的“西部粮仓”。

今年,兵团夏粮种植面积达300.9万亩,较上年增加20.7万亩;单产482.9公斤,是全国夏粮单产的1.3倍;总产29.1亿斤,较上年增加2.6亿斤,增量居全国第三,夏粮连续三年实现面积、单产、总产“三增”。

以农起家的兵团,除粮食生产外,还把农业产业发展作为重中之重,把强化科技创新和制度创新作为强大动力,加快农业先进生产技术推广应用,全力塑造兵团农业新优势,全面开展高产创建,着力提高单产水平,强化技术指导,提高关键技术到位率,农业生产水平长期领跑全国。

又到新疆采棉季,广袤的棉田见证着兵团农业的转型升级:昔日的“采棉专列”已成历史,“兵团造”采棉机畅销全国、走向国际市场。新疆天鹅现代农业机械装备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杨建宁自豪地表示:“我们攻克了采棉机‘卡脖子’技术难题,成功研发六行自走式打包采棉机,93%的零部件实现了国产化。”这是兵团强化农业科技和装备支撑的又一生动写照。

立足禀赋优势,兵团正在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围绕兵团七大主导产业和21条重点产业链,扎实推进3个“千百十”亿工程,重点推进新材料、绿色化工、新能源3个千亿级产业,石河子经济技术开发区、五家渠经济技术开发区2个千亿级园区,以及新疆天业(集团)有限公司、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建设工程(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中新建电力集团有限责任公司3个千亿级企业的培育,统筹抓好经济运行调度、项目建设、产业链提升等工作,助力主导产业实现全产业链发展,为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在新疆大地上,每一项产业进步都在为兵团维稳戍边使命提供更加坚实的物质保障,每一次技术创新都在为新疆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注入更加持久的力量。

凝心聚力,用兵团精神锻造新时代戍边人

9月3日,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大会在北京天安门广场隆重举行。在观礼人群中,就有来自兵团的护边员。

时间已经过去20余天,天安门前庄严的阅兵式仿佛犹在眼前。“作为一名护边员,能参加纪念大会现场观看阅兵式,这不仅是我个人的荣耀,更是对兵团人几十年如一日坚守付出的肯定。”马军武心潮澎湃地说。

自1988年以来,马军武与妻子在极端艰苦的环境下,以哨所为家,风雨无阻地在边境线上巡边、守水、护林。据统计,他巡边累计走了29万多公里路,穿破了400多双胶鞋,创造了巡边区域连续30多年未出现违反边防政策事件和涉外事件的纪录。

“我们维稳戍边的目的是啥?就是为了祖国强大繁荣、人民安居乐业。我身后是兵团职工群众期盼的目光,我们要一起在祖国的西北边境筑牢永不移动的界碑。”马军武坚定地表示。

与他一起赴京的另一名护边员胡拥军同样激动不已。胡拥军原名珠玛别克,上小学时,父亲给他取了一个响亮的名字“胡拥军”。1988年,年仅16岁的他接过父亲手中的马鞭,成了一名护边员。37年来,他不畏艰辛,放牧巡边,皑皑雪山见证了他守边护边的感人事迹和对祖国的无限忠诚。

在兵团,这样的精神传承比比皆是。这些感人至深的故事,正是兵团精神代代相传的生动写照。兵团人种地就是站岗、放牧就是巡逻,坚定履行着“一生只做一件事,我为祖国当卫士”的庄严承诺。

精神火炬代代相传,照亮了兵团人坚守的边境线,也照亮了维稳戍边这一兵团的立身之本。多年来,兵团着力加强维稳戍边能力建设,显著增强兵团的组织优势和动员能力,让“热爱祖国、无私奉献、艰苦创业、开拓进取”的兵团精神在新时代绽放出更加璀璨的光芒。